9.30.2010

[心得]保留還能毫無保留的部份

文/skykissx
場次/9/20晚場

9/20看完戲後,我仍無法還原看戲的每一個環節,以及那種此時此刻的感受,但我只記得看完戲後,離開荒煙蔓草的臥龍29,我走在科技大樓往六張犁的路上,車流如織、剛下完雨的地上,反射著粼粼的路燈,劇裡的片段幽幽地沉進胸口,淤積在那頭,哽在那邊,讓我四十分鐘不太想說話,不太想做任何事就是在消化這個莫名的感受,讓我發了很長很長的呆。

以前看過兩個問題,一個問的是:「在一座完全沒有人的森林裡,有一棵樹倒下,它有沒有發出聲音?」另一個問題則是:「有一艘古老的戰艦,每隔一段時間就將部分舊的零件汰換,代以新的零件,從百分之十是新的零件到百分之四十,最後所有的零件都換掉了,那麼它還是同樣一艘船嗎?」初看這些問題時,覺得無解,然後也沒甚麼意義,直到它們與「回憶」這個主題扣連,我的感觸才比較深。

高中畢業後,每一次回學校,都有種記憶在剝落的感覺。認識的學弟妹畢業的畢業、熟悉的老師退休的退休、有許多新進的老師、新的人事安排。高三曾經上過課的大樓,已經拆掉了,空在那。每一次經過校門口的時候,我都會望向那邊,好像那一個我高一入學,貼滿榜單,穿過後豁然開朗的大樓一直還在。這時候我會問自己說現在的學校還是同一個學校嗎?然後,如果只有我記得某些發生的事,那這樣這些人事物,算存在嗎?這齣戲的開頭角色獨白道:

「小時候的我有想像過長大的我是怎樣的人嗎?」

「我還是一樣的我嗎?」

「我們還沒準備好,但我們卻要開始上路了。」

關於成長、關於改變、關於流逝,我們還能保留些什麼呢?
回憶很容易隨著時光漫漶,回顧過往的足跡,或深或淺、有的早已難辨,只留下隱約走過的感覺。回憶並非我們所經歷的全貌,但卻是我們僅有的了。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夠毫無保留


有一段是三個角色談心,從一些比較五四三的閒聊,切入到角色內心比較深層的部分。

「欸,我爸媽離婚了耶。」賴玟君所飾演的角色如是說。
『你怎麼都不和我們講啦!!!』另外兩人這樣回。
「阿,我平常就開朗慣了,只要我一不笑,人家就問你怎麼了,我不知道要怎麼回應那些...唉呦,一講到這些就把氣氛弄得好糟喔。」

『下次你又遇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和我們講喔。」
也許要到很後來經歷過許多誤解與傷害後,才會明白這句話背後所綻放的善意,
以及有機會能夠攤開自己柔軟傷口,毫無保留的釋放自己的脆弱是多麼樣的難得。

另一種難得,應該就是被某個人信任,願意對你毫無保留。

好比說,另一幕戲是黃尹姿的獨白,她說她的感情像是「不斷重播的龍祥電影台」,總傷了又愛、愛了又傷,明知鬼遮眼,但卻離不開,不停輪迴。有一天,她朋友來找她,因為他朋友失戀了。她是這樣說的:「她其實很高興他會想到來找她....但是...但是...有人會因為她去找對方,而對方會開心嗎?」那一場哭戲,相當精彩,之前在轉身戲劇節看過一次她的演出,這次的演出比上次搶眼許多。我也相當欣賞,最後劇情設計的那一句:「後來...我又跑去借睡袋了(去找男朋友了)。
你知道的嘛,龍祥電影台。」那一抹苦笑隱沒在黑暗的樣子。


不是有Facebook嗎?


劇中不只一次提到Facebook,第一次是兩個角色(林擎天/賴玟君)對話問說,你有和尹姿聯絡嗎?另一人說沒有,但是我有在看她的Facebook。第二次講Facebook,是在說生活如果不是由那些重要的事情標記的話,那些瑣事誰記的住?就像昨天、前天、大前天的早餐....,的確現在是有Facebook,可以說這些碎語,但如果沒有人聽,那意義是?最後一次是主角賊兮兮的和另外兩人說,想不想知道Facebook上沒有說的阿。

有一次揪底和我說過類似的話,她說很多人覺得有圖有真相,但真的嗎?網路多半呈現的是對方願意讓你知道的那些。網路很虛幻,或者說很有限,下了線就沒了。我們總以為這樣的互動就夠了,但直到她有一個朋友忽然地走了,她感觸很深,要是能夠早點去當時約定要去的地方,趁他還在的時候那該有多好。

戲裡的那一幕又逼到眼前,賴玟君開車載著黃尹姿,賴將睡袋借給她,讓她可以和男朋友去登山,下車的時候,賴就讓黃這樣走了。一個人會到家時,她才懊悔「其實在車上,我想說 我最近.....」「在她下車的時候 我好想抱她...但我沒有...」我們一路尾隨主角的遺憾來到她所住的地方,光線斜斜的照下來,很暗很暗很暗,在那具有歷史感、紅磚灰瓦的長巷裡。她收到了爸爸寄給他的信,信上說:

「女兒阿,知道你一直在外面吃飯,很缺乏維他命C,這一箱香蕉你要吃,不吃,你會死。不吃,我會死。」

父親用一種極為霸道與笨拙的態度表達他的關心。我們甚至看不清楚角色的臉了,她倚著牆說了聲:

「好誇張喔....寫這種信..」

然後,她慢慢地將香蕉剝了皮,小心翼翼的吃著,最後一點一點融進了黑暗裡。相較於另一場,邊夾菜邊笑著說:「我爸好像中風了耶。」在這裡她什麼話都沒有在說。沉默是她回應父愛的方式。


那麼多的離散之後

除了舞蹈的部分讓我覺得有點突兀外,戲中的很多片段,我都很喜歡,特別是吃飯那一幕。剛開始的音樂是廚具敲擊的聲音,然後開飯了,接著是一些賤死人不償命的笑點,誰的手指像蠶寶寶,可以表演蠶食。如果老闆說我是草莓族,我就要說他是蟹老闆。約吃飯好像是我們文化中一個很普遍的慣例,有一個機會讓大家又能在齊聚一堂。我依然覺得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是有quota的,耗盡了就沒了,當時相處感覺這就是全部,會一直下去了,但錯身之後,各奔東西後,要像過去那樣理所當然規律的共處已非如此容易;即使我們只隔一通電話的時間,只隔一道塗鴉牆的距離。下次見面又不知是何時了。在角色們說完"敬藝術"後,燈暗,林擎天一個人收拾餐具的身影,就像是聚餐後的冰冷,高興卻悵然。

當林擎天後來到了國外,打了通越洋電話給賴玟君,賴玫君和他說:「你知道嗎?好險你讓我知道有人在堅持。」林擎天則是和她說:「要是沒有遇見你,我的人生一定很無聊。」中間她們談論了「社會化」的問題。在升大學的暑假,他們在怡客或是丹提之類的咖啡店談論未來的遠景,告訴自己說自己絕對絕對不要被社會化。然而,這又怎麼可能。賴和林說,我覺得我好像沒有辦法回到過去了,或是像過去那樣想了。林則是和她說,你要相信你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阿。後來燈暗的那一刻,林低頭說,我每一天都必須這樣告訴自己。


幾分之幾


主角說當你兩歲的時候,一年就是你的二分之一、但當你二十七歲的時候一年就只是你的二十七分之一,所以小時候會覺得日子過好慢,現在則是一下子就過了。如你們所說:「老,就像迎風吹來的一張紙,貼在臉上,忽然就老了。」也許比較精確地是一種囧男孩式的成長的失落,告別青春告別童年那樣,也許十年後來看,二十年來看,會覺得是一種強說愁,像是我們看十年前的我們,會覺得當時那就是我的全部,但如今就只是幾分之幾。透過工作、感情、成長,這齣戲想說的是友情。很多時候,隔了很久再遇到的時候,我不用多說甚麼,你們就知道了;凹你們的時候,碎嘴一下還是一口答應了;別人都看不出我在想什麼,你一眼就看穿了。我知道我們不可能像過去一樣了,但我仍會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善意。

結尾,主角們在看一部3D電影,猝不及防的說,就這樣沒了喔。主角們快速地謝幕,最後留下音樂與空蕩的椅子,那一幕我全身發麻,起雞皮疙瘩。

無論最終如何,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是彼此的幾分之幾,心中有一個位置永遠是為他們留的。看到很美好的人事物,遭遇很難堪的人事物,多希望他們在這,好希望他們在這,多謝謝他們在這,出席我們的青春,看我們的人生。


那是保留席,經過那麼多離散,還想毫無保留的那一塊。

[心得]人生列車

文/趙化吉
場次/ 9/20 晚場


人的一生,好比一列對號列車。
看著乘客上上下下,一路開到終點。
不能選擇讓誰上車,也不能阻止誰下車,
一切都由緣分,該來的就歡喜迎接,該走的就歡喜道別。
珍惜每個在車上的乘客,去留隨緣。

保留席,就是留給真正值得的乘客的位子。
他們不一定會在終點站下車,但一定會讓這趟旅程有意義。
話說,PP自強號有四個保留席。
我想人生也是一樣吧,雖然不一定要有四個保留席。
保留席應該要留給什麼樣的乘客呢?
其實我自己也不清楚。
也許我們都覺得,以後還有更好的,所以保留席一直是空的。

列車行進中,要珍惜每一個乘客。
他們的搭乘,我喜歡也好、煩惱也好,都會留下難忘的情誼。
就算他們離開了,我也不至於掛礙。
但,看到自己喜歡的乘客下了車,心頭還是會揪一下。

留給朋友吧,最後的保留席。
至少那是我覺得會留最久的乘客。
陪伴著我,一路坐到終點。
我希望那一刻,我可以滿足地、感恩地跟他們揮別。

「各位旅客,本列車的終點到了。
下車時,請記得您的隨身行李,並祝您健康快樂,萬事如意。」


9.23.2010

【劇評】之5

文/郭力維
場次/週一 晚場

偶爾我回到小房間
替你擦擦椅背上的名牌
大多數的時候
我忙著應付新來的名單
還有
等待
你的造訪
---------------------------

多麼詩意的文案!

"保留席(Have a seat)"是這個節目的名字
----------------------------------------------------
"藝穗節之外的獨立製作"
我們本來是要報名藝穗節的。
但那時候下載藝穗節的報名表章一看,
發現無法填滿上面需要被填滿的空格。
那時候沒有團名(現在也沒有,以N/A代替),
沒有想法、沒有概念,不知道會做出怎樣的一齣戲。
總不能什麼都沒想好,就寫些文案騙人吧,
如果到時後戲要去服膺那些偷跑的文案怎麼辦?
就這樣拖了許久,藝穗節也截止報名了。
----------------------------------------------------
以上文字來自"保留席"部落格

再對照台北藝穗節官網上的藝穗精神說明:
"藝穗節源起於1947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期間,
當時有8個藝術團體未獲主辦單位的邀請,
於是決定自立自強,故自行籌製演出,
與藝術節的節目分庭抗禮。"


雖然還不到分庭抗禮的程度 規模也小的多
(以及"來不及"是主因)
但我認為 "保留席"才是真正的藝穗節活動
重點不在於掛名 而是不靠官方,自立自強的精神
看到他們做戲的姿態
不禁讓我檢討明年我們還要去參加台北藝穗節嗎?


回到演出本身
雖然導演自己整理的key point是"友情"
但我覺得更核心的主題是關於(20多歲年輕人的)成長與生活
這類的故事很容易做 但做的好看很困難
老實說 這個階段每個人遇到的人生課題都差不多
不外是:
對社會的不適應 對工作的不滿 對感情的挫折 對家人的愧疚

導演選擇兩女一男三個好朋友間的相處來表現
這一點跟稍早在藝穗節看到的"活生的want想"的設定與主題實在很像
但"保留席"做的更好的一點在於:
蒐集使用了更多真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達到與觀眾的共鳴
這些來自於你身邊親朋好友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發生的事情
透過自然不做作的對話流露出來
有時讓你心中一稟 有時讓你噗哧一笑
因為它離你好近 它就是你生活中會遇到的事

但光是真實還不構成好看的理由
三位演員令人驚艷的表現為本劇加分很多
以及導演在臥龍29這個有限的空間裡展現的場面調度
都令人佩服
掛在紅磚牆上的服裝道具雖然是沒有翼幕遮蔽下的選擇
但經過設計巧思 成為恰如其分渾然天成的創意
低調的音樂和舞臺美術的粗糙感
對營造臥龍29充滿歷史感的質樸空間非常成功
燈光雖然都是使用軌道燈
但經過自行外加可分區Dimmer控制
使用不同燈型以及細心的上了色紙
是演出細膩的無名英雄

當然本劇也不是沒有缺點
用"保留席"來命題很好也很準
但戲到後來離它越來越遠
越來越偏向"成長"去了
"保留席"的意義只剩點綴
以及 插入的舞蹈段落顯得過於刻意缺乏動機
(好像在告訴觀眾:這裡我要跳舞囉 我們演員也會跳舞)
另外這種講生活,成長的故事最難做的漂亮的就是收尾
因為生活,成長還在繼續 你該如何小結
展望未來或現在進行式的處理方式都不免落入老梗
"保留席"以三名演員觀看3D電影詰問"演完了嗎?"
是否可以想像成一個戲中戲的觀看
走戲至此完結 對我來說有點失望
或許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略帶惆悵感吧!


題外話"臥龍29"並不直白的等於"臥龍街29號"喔
這是我迷路問麵店老闆答覆
"臥龍街沒有29號喔!那29巷呢?也沒有!"和一陣白眼換來的重要經驗

【劇評】之4




















文/Eugene Liang

夜深了需要簡短的記述
這個夜晚
風雨過後的夜晚月亮探頭
氣溫微溫空氣帶著水氣壓的我的皮膚有點膩

在這樣的夜晚裡 我去看了一齣戲與老友一起 看了一齣關於老友的戲。
在臥龍小小的空間裡可以很貼近的感受到旁邊的人體溫就跟戲一樣
可以很真實的看到人的樣貌 還有人與人感情的流動
沒有名字的三個人 只有你我他中性的冠在主角們的頭上
觀眾可以輕易的將現實生活中的姓名投射在角色上然後同理心狂妄的湧現 拼命點頭 又笑又拭淚的如我一樣瘋狂。

他她他 三個人每一個人的痛還有笑 跟我幾乎是一模一樣幾乎字字句句都戳中我的內心脆弱還有堅強的那一塊
好多次衝動想要拿出紙筆抄下打到我心底的台詞但轉瞬之間卻又聽到了另一句經典每一句都如雨滴一樣撞擊
可是在離開又記不起來了那都是稀鬆平常的對白 淡淡的 可是又莫名的濃烈 我像她 像他 更像她這根本是我的故事 也是每一個懷念老友 懷念青春的人的故事

那些不論是現在未來過去的場景
彷彿就像從我的記憶庫抽出來的一樣我們狂妄的談論未來 我們咕噥著的現在 我們不與他人分享的過去只在朋友面前展現 赤裸裸的
就像保留席這戲一樣 誠如好友的展現這些真實情感這樣視觀眾為摯友的態度 讓我也很誠實的笑 並且落淚 為了那稀鬆平常的小事卻又最最重視的小事

今天哭的很暢快 因為我想起了很多珍惜的情感
曾經在10幾歲的年紀敏感的心境那些私祕卻又共通的畫面只存在於好友間
又都共存在所有臥龍29觀眾的心裡面那一塊
不會消失的名牌
今晚 被擦亮。

我不會評戲但我好喜歡這齣戲
真切的希望我能一直記著今晚被喚起的感受
記著老友給的追夢的勇氣
記著老友間沒有大腦的笑鬧
記著老友給的需要還有被需要
記著老友的來來去去
記著老友 就只是單純的記著他們獨有的存在回來

謝謝保留席 給我這樣的觸動謝謝時間 有你在走我才會珍惜謝謝老朋友 在我生命中留下過位子我一直都空著 想念。

小記:
1.戲開始時 突然下起了大雨配樂 獨白 雨打著屋頂的滴滴答答聲成了很獨特的協奏曲 有趣的平衡

2.戲結束時 雨停了然後我發現我臉上有一道細細的血痕不知道什麼時候破的皮但我專心的看戲 完全不覺得痛也許心中的撞擊還比較刺一些

3.謝謝保留席團隊 你們做了很有意義的一件事那些我認識的 飛鴻大姐 why stop 昀婷 玉瑛 阿官(可能算認識的)顏宏安以及我不認識卻為這齣戲付出許多的你們提醒我回想起 友情是什麼謝謝(鞠躬)

4.我現在能量滿溢給我創作的動力吧!!!!!!!(衝)

【劇評】之3

文/劉子驥

一出劇場 馬上打電話給肥死老娘大隊的成員吶喊「幹~~~~~~超讚的 超讚的 他媽的一整個就是完整」!

沒錯 就是完整。
從音樂→一開始的音樂就很動人 讓人不禁想要看音樂設計是誰
劇情→清楚的節奏,交代了想說的故事,又留下幾句回味無窮的台詞
演員→說自然不作做?我覺得這樣有講等於沒講 但真的是這樣
舞台與燈光→創造了一個很有質感充滿回憶的乾淨空間

當然我最注重的是劇情的完整性結構非常清楚的交待了這三個人之間的不只友誼還有理想、勇氣、情緒、壓力、家庭、傷心的倚靠、現實社會的無奈、彼此的珍惜、共同回憶的寶貴......

當然更要感謝的是劇組把觀眾當做人:透過這齣戲向觀眾表達出他們心裡的話、而不是自以為很「藝術」的自我感覺良好.......。

我自己有個想法:通常用越奇怪的場地的表演者所呈現的東西通常越自溺,而這次不是。或許是因為導演不是經過值得尊敬的「藝術」學院出來的吧!很無耐也很慶幸,已經受夠了二十來歲的作品裡的那些瘋狂、飆淚、壓抑、憤怒、反動、撕裂、咆哮......或許這就是他們想表達的但請不要讓看完的人摸不著頭緒的不知道你在憤怒什麼?你在反動什麼?你在咆哮什麼?然後說 這一切留給觀眾去解讀?或是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幹!!就是看到有人要我們花三、四百去看一群人在自慰,我操!!還在硬ㄠ!!

《保留席》簡單的道具與狹小的空間在燈光與舞台的催眠下、特別是舞台背後的那一面堆疊起來的「一堵牆」讓觀眾自以為處在一個很有質感的回憶當中、進入每個故事裡看著台上的故事,和故事與故事間的聯結.......

不敢說每個點都有感動到或接收到、但我保證不會有某次參加演出後座談會上的狀況:有觀眾問了某位導演的一個問題「請問你這齣戲最主要想表達的核心是什麼?」(雖然在場我真心覺得是觀眾的問題不是演出者的問題)

一出劇場,很興奮: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在做戲 才會有人看戲嘛!

「關於選擇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要......」這是如此平凡的一段話。但在劇中人物身上,他們做了重大的選擇,面對這些選擇,或許就要就要堅持到底。就要開開心心的、就要不再回頭就要自己負責、就要勇敢面對就要......聯想了許多的就要.......,再一瞬間,彷彿吩咐每個在困境中的生命停止責怪、不准躲避、勇敢面對。

關於遺憾:朋友之間有些話就是沒有在當下表達出來,有些擁抱就是在擦身之後才惋惜沒有索取;於是造成了小小的遺憾:劇中友誼的遺憾是小的,但在現實中看了太多友誼間的遺憾,是怵目驚心的,這是事實!於是想問如果在愛情中已經夠多遺憾了,為什麼還要讓遺憾充滿在友情之中呢?

關於聆聽一個演員:趴在桌子上說,可以在桌子上聽見許多聲音。雖然現實裡沒有聲音。想著這樣的「聽」其實一直是我擁有的超能力,卻在偷懶與忙亂中被電腦與電視逐漸麻痺、於是忽略了聽不見那些聲音,就以為生活就是這樣了。但看到了這一幕,有感觸。我相信我還是擁有超能力的,於是想擺脫麻痺,陷入這樣的聆聽中渴望到死的那一天。不浪費任何的時間去聽、去感動。

關於社會化:會反對社會化的人是不是因為不認識社會化所以激烈的反對著呢?而漸漸不反對了的、是不是已經社會化了呢?或許在已經要完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心裡還存在的那個小時候的自己氣若游絲的喘著氣,每一口呼出的都是關於理想、天真、夢幻的氣息。

關於老了:就好像一陣風吹在臉上 忽然吹來了一張紙 貼在臉上 一拿下來 就發現 老了......

在臥龍巷弄之中裡的觸發,有著和平的味道。謝謝妳說了一個故事,不,很多的故事都......

9.22.2010

[心得]呱

文/小白
場次/all


每次要把一個地方寫的東西,貼到另一處,麻煩的就是要增/減或是刪修,因為每個群組有不同的默契。這篇心得文是看到我的高中同學(也就是前篇的作者)寫後的有感而發,順便也藉此超脫結束後在還在空中漂浮難以著陸的自身。排完戲和接下來的生活就像是兩條不同的軌道,所以我們都正經歷跳軌後等待另班車的頻頻回頭......車怎麼還不來?我的yoyo卡有足夠的錢嗎?身為年紀小的小排助,還在這兒大放厥詞實在不成體統,不過管他的,反正我是......山姬

>>>詳見下

保留席演完,幾乎等於(可能的)最後一個暑假結束。三個月的週末不間斷來往於新店的家中、吳興街的排練場(導演家的里民中心)、政大藝中,以及最後一週密集排練的臥龍貳玖。戲剛剛結束,彷彿終於開學了,但學校早已開學了一個禮拜。看著鏡中的自己,頭髮長了又剪短,痘子在睡不飽的隔天自下巴冒出,不見天日的劇場週讓臉有些蒼白。

當然以一個少女的角度,最高興的還是,莫名其妙稍稍減去的肥油肚。大概是因為太緊張了,沒經驗的小排助,光是訂十個人的晚餐就急得焦頭爛額,加上太喜歡自顧自掃地。除了排戲,隔日有時打工扛書,有時頂著正午的陽光在駕訓班冒汗繞圈,全都有利於瘦身。但原本希求自學的書本自搬回家便沒翻過,英文俄文德文法文全都和生活區隔一大塊。所有學過的東西全都忘光或無用武之地,不在其位也無法幫上別人的忙,好在還有做兩件事時覺得自己有用:掃地和跑腿。非常會掃地,去年打工也靠此博得老闆好感。跑腿走很快,傻傻的把要買的東西背成口訣以防忘記,總讓宛如哥姊的演員們驚異。

總之是演完了,恍惚之間。昨晚三小時拆完台,看著紙箱牆被推倒、燈具被卸下,大家都微笑而疲憊。接過雁舒送的柚子,邊吸著為何送的百香果茶回去。是感動嗎?是遺憾與大家的緣份結束嗎?還是擔心著自己和劇場的未來呢?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想快快躺下入睡。

問是怎麼了。我說,我講給你聽。一片灰灰的海,海灘是很圓很大的石頭,很難行走。一邊有一張白色的椅子,另一邊是我。風很大,頭髮黏到臉上、鹹的細雨和沙子也許也是。我搬著大石頭要放到椅子上去,艱難的過去,放滿了,又要把石頭搬回來,重複這樣。別人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連我自己也快不知道了。風一直吹,看著灰色的海,但也不會想要跳進去畢竟應該很冷,只是在來回搬石頭的過程中,非常難過。

(入睡前說出的話。即使現在看來,也可以感受到那時刻自己的灰色和陰鬱。排除當時的疲與情緒化,理性來講,也許是排助的工作內容「得不斷照顧他人」使自己也產生了需要「被人需要」的依賴感。一旦發現沒人需要自己了,就是空虛與頹喪。換句話說,我經歷了,空巢期XD)

隔日醒來,刷牙洗臉,清爽許多。因為想到同學阿毛曾和我說的話。一個人想要一隻雞,但是卻只得到蛋。他抱怨著:「嘿!我想要的是雞誒!」卻忽略了自己手中的蛋,只要等待時間勉力照護,就會長成雞。一個人想要一棵樹,卻得到樹苗。他抱怨為什麼不給我樹呢,也忘記讓樹苗天天澆水曬太陽,終有一天會是大樹。我想要的可能也是大樹,但我得到的不知是不是樹苗?在空曠的灰色海灘這樣來回搬石頭,那至少......至少我的臂力增強了、至少我有一些石頭可以擋風、至少我有一點海水、至少我比較不怕被風吹?也許這會讓我以後的樹更安全一點點......

這次排戲和北藝大與政大廣告為主的大家相處,被說...很奇怪(有嗎?的確是慢半拍才跟的上別人的笑點,並且反應有時候太激烈或太安靜,好像難以捉摸。聽說劇場要和人長時間相處,別人就是自己的鏡子,脾氣銳角容易在此被磨掉,那我的奇怪也會被磨掉嗎......)如果不看文字的話,無法知道在想些什麼。誰知道啊。但一些感覺是難以在對話情境中完整表達的,就像我這麼囉唆,如果批哩趴拉講完,全場傻眼,那怎麼辦?管他的,反正我是......山姬!呵呵。


[心得]保留席

文/詹凱婷
場次/9/20 晚場

年輕的戲劇。看的時候,幾乎產生一種時間上的錯位感。我是否曾經會為這樣的情節而感動和落淚?我是否也是用這種年輕地光滑的思維在做思考?以及,我是否已經因為現實而憂慮到無法為此感動了?

Lady GAGA、高潮、蠶食、草莓族
……這樣一個又一個的語言,與我的生活那麼貼近。年輕的女子無法應付趾高氣昂的老闆,年輕的男孩對國外懷有一份憧憬,年輕的女孩為遠離家鄉而哭泣,親人笨拙卻隱含關懷的語言,女人在戀愛中的失望期待與分分合合,三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錯位,又因為友情而匯集成一個焦點,卻又分頭駛去。每一個片段蜻蜓點水而去,像一張張剛沖洗好的照片,無論失焦與清晰,擁擠了這一個小時。

臥龍29是一磚瓦的矮房,小白說,這裡以前是員工宿舍,帶著一種的悲傷。像個小小的電影場景,夾著雨味的黝黑小街道直直往前展開,左邊有一停車場,右邊牆頭則一顆顆往外窺探的樹,再往前有一個棚子,棚子後的門散發出溫暖的橘光,粗糙的路變成平滑的石板路,接著人就多了起來,只是到達前,好像隨時隨地都能見到哪邊的黑暗,鑽出亡靈來,和朋友一同前往時,甚至找不到這一條被間隔在134與136巷弄的街,我想,地圖上是否能找到這裡?彷彿坐落在街道的異世界,失落在都市地圖的脈絡中,只是恰好回應戲劇中的青春,它像一張明信片,夾在我們不斷前進人生篇章中的一頁,翻到時,會心一笑,墜入這樣甜而輕的單純。

具體來講,我是喜歡這部戲的,不過,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失去了可以觀看她的心。對我而言,這部戲是在談遺憾,遺憾以前那個童年中的自己,只能縮得好小好小,被現實的殼緊緊包裹。如戲中人提過--請原諒我詳細的台詞已沒那麼清楚--小時後的自己,還活在自己心中。但在甚麼時候,與誰在一起,又能在哪裡,才能釋放它呢?